霍英東一生充滿傳奇,早年在香港亂世中創出一個王國,晚年躋身中國領導人行列,大力扶助內地建設,在內地和香港備受尊崇。
1923年,霍英東出生于香港一戶水上人家,五個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四,一家7口擠住在一艘小船上,雙親給他取名“官泰”,希望他長大后當大官,他上學后改名“英東”。霍英東7歲時,因父親和兩位兄長相繼去世,隨母親和一姐一妹上岸生活。他在皇仁書院念至中學,因日軍進占香港而輟學,開始從事體力勞動養家,當過渡輪加煤工、機場苦力、修車學徒、鉚工等。20歲時開設雜貨店,首次當老板。1945年轉營駁運業務。1954年創辦立信置業有限公司,經營房地產。1955年后,創辦霍興業堂置業有限公司、有榮有限公司等,經營地產、建筑、航運、旅館、博彩、酒樓、百貨、石油等業務。1953年,霍英東開始踏足地產業,憑他的創新經營手法,成為地產界龍頭。上世紀六十年代又投資澳門博彩業。后毅然退出地產業,轉而投資內地,并大力捐助國家建設。
賺到第一筆大錢
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,霍英東以敏感的眼光,捕捉到了一個發財的機會。日本侵略軍投降后,留下了很多機器設備,價錢很便宜,但稍加修理就可以用,也可以賣出不錯的價格。霍英東很想做這種生意,于是他成了個讀報迷,專門注意報紙上拍賣日軍剩余物資的消息,及時趕到現場,以內行的目光挑選出那些有價值的,大批買進,迅速修好后賣出。由于缺少資金,他難以放手大干。有一次,他看准一批機器,并且在競買中以1.8萬港元中標。有一個工廠老板也看中了這批貨,愿意出4萬港元從他手中買下,霍英東淨賺了2.2萬港元,這是他在那几年中賺到的最大一筆錢了,為他積累了最初的資本。
香港的“土地爺”
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,霍英東就預料到,香港航運事業的繁榮,必然會帶來金融貿易的發展,而這又將促進商業及住宅樓的開發。于是他搶先把經營重點轉向了房地產開發。1954年12月,霍英東拿出自己的120萬港元,另向銀行貸款160萬港元,在香港銅鑼灣買下了他的第一幢大廈,并創辦了“立信建筑置業有限公司”。開始,他也和別人一樣,自己花錢買舊樓,拆了后建成新樓逐層出售。這樣當然可以穩妥地賺錢,可是由于資金少,發展就比較慢。一個偶然的事件,令霍英東得到了啟發,他決定以采取房產預售的方法,利用想購房者的定金來蓋新房。這一創舉使霍英東的房地產生意頓時大大興隆起來,一舉打破了香港房地產生意的最高紀錄。當別的建筑商也學著實行這個辦法時,霍英東已經賺到了巨大的財富。他當上了香港房地產建筑商會會長,會內有會員300名,擁有香港70%的建筑生意,所以有人把霍英東稱為香港的“土地爺”。
率先投資內地
中國改革開放以后,霍英東率先積極地開始了在中國內地的事業,從廣州白天鵝賓館到中國溫泉賓館,從公路到橋梁,從體育基金到殘疾人福利基金,從暨南大學到英東游泳館……
霍英東晚年致力開發位于珠江西岸的南沙港,并為之投入極大心血。南沙項目對聯結香港、支持珠三角與廣東經濟建設有極大貢獻,尤其是促進珠三角西岸的繁榮。
熱衷捐贈體育事業
長期以來,霍英東為祖國的文化、教育、體育事業以及家鄉建設捐獻了大筆金錢。有心人曾于最近為他算了一筆賬,發覺其捐贈總數已逾40億港元。其中的五分之一,是直接捐贈予體育項目。
霍先生曾作過解釋:“捐贈體育項目,并非僅僅由于我本人喜歡體育運動,而是基于體育運動本身對于國家進步,民族興盛的重要作用。”當時他曾扳著指頭算了一筆賬:“國家每年撥予教育的經費要比體育的經費多得多。當然,相對于眾多的中國人口,還遠未能說教育經費已經足夠,但海外華人、港澳同胞之中,捐資興學的人士畢竟比襄助體育者多得多。因此我尤其愿意在體育方面,貢獻自己一份小小的努力。”
與淋巴腺癌抗爭20載
自霍英東今年年初在北京出席全國政協會議期間,已有傳霍老患病的消息,身體情況相當反復。至今年年中,霍英東再次傳出患上急病,有關部門曾于6月派出專機將霍老接到北京進行診治,其間更傳出霍一度病重,處于彌留狀態,需要依靠儀器維持生命。
政協常委陳永棋說,霍老去世對國家和香港都是一個損失,當年在抗美援朝期間,中國受到歐美國家封鎖,他冒險送物資支持國家,貢獻良多,之后在內地投資酒店、高爾夫球場等,都是走在前端,對香港回歸也有很大貢獻。
霍英東與癌魔搏斗達20多年,最終仍敵不過癌魔。不過,在這過程中,他一直積極面對,從未言敗。
霍英東的父親霍耀容,于1930年因患淋巴腺癌猝逝。半個世紀后,同樣的疾病又再度來到他的家門。1983年,霍英東與好友、澳門富商何賢分別發現患上癌症,中央政府建議他與何賢到北京醫治,但何賢沒有接受,按原定計划到美國,可惜治療無效,不久便去世。霍英東在香港接受切除腫瘤手朮,由陳鴻章、何鴻超等名醫主刀。隨后霍英東又到北京接受化療,終于成功活下來。
事隔20年,霍英東的癌病在2003年底復發,多次赴北京診治,康復期間偶爾打網球鍛煉身體。不過,83歲的他,終于還是敵不過癌魔催命。